济海-知乎

作者:济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837866/answer/3441820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高考语文131分,单科排名年级第二,全省也位于前列。所以对于语文学科,我还是较为了解的。我经历过大起大落。从模考语文单科五百多名一点点进步,直到高三模考的年级第一名。这期间,我也是深有感触,有很多经验和感悟想要分享给大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高一高二我也不怎么重视语文,语文成绩十分一般。满分100的试卷我答过六十多分,满分150的试卷我答过100多分。甚至刚上高三的那会,周围很多同学就抱怨说,语文给分感觉完全随缘,好不好好学其实都是一个样。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甚至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语文,结局可想而知。所以,从思想上重视是关键。但是,光从思想上重视远远不够,还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像成语、病句、古诗文默写等部分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靠平时的背诵与积累,基本可以做到少失误乃至零失误。高考前两到三个月,会发一本有关高考各科的参考书,上面有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包括古文、现代文。先说古文,一靠积累,二考融会贯通。古文的积累,和前面所说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别无两样。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动词等的常见用法,最好能够加以记录整理,并时常翻看。融会贯通,则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联系上下文语句,整体把握。如遇到不会的词,亦可使用此方法推敲猜测。再说现代文。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我的方法是在做题之前先阅读文章,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按照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更加具体的层次的划分,每一部分都需要概括出它们的意思。划分包括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划分。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返回原文中,寻找与题干内容相关的点进行作答。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做到不多点,不漏点。这种方法,适合于论说类阅读、现代文阅读乃至古文阅读。

第三部分,是全卷占分值半壁江山的作文。高考的作文形式以议论文为主,只要思想内容健康,不是单纯地对社会问题发牢骚而不提出解决措施,基本分都不会太低。下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要求,确定正确的主要立意,然后下笔。所有的作文形式中,以议论文为例。它的总体框架是:开头通过适当地引用事例或者是名言警句,进而提出总观点,然后在各段提出若干分论点并分别加以论证,分论点最好是位于每段的开头,以便阅卷老师能够清晰地看见。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事例、引用诗词名言等,但决不能大段地引用或举例,否则会显得空洞冗长,没有自己的东西。最好是能够举一下例子,自己再分析论证一下。结尾处,再重申总观点,并加以升华,呼应开头乃至标题,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至于文章的标题,尽量做到使人眼前一亮。可以用古诗词作为标题,既高度凝练,又使文章颇具古风古韵;也可以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标题生动活泼。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大家交流完语文的应试技巧后,我想再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高三复习语文的的一些习惯和方法。第一,善于总结。我有个习惯,平时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在高三的时候,每做完一片古文阅读,我都会在专门积累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一些比较重要或者是不懂的常用词语和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比如“丁忧”就是为官之人遭受亲人去世,“丁”是遭受的意思。“丁外忧”指父亲去世,“丁内艰”指母亲去世;再比如说,“擢”“右迁”是升官的意思,“降”“谪”“左迁”是被贬官的意思。如果在文言文考试选择题中出现了对于这些文化常识的考察,整理出来的这些知识点会保证我不失分。一些词语,比如“适”有“到”“正赶上”的意思;“微就是没有的意思”,等等。这些常见词语的意思记住,让我在古文翻译中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比如当年高考翻译“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其中“矢”就是“粪便”的意思。因为之前充足的积累,所以看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就翻译出来了。据统计,这个字翻译错的人太多,以至于这个词本来应该计入得分点却没有计入。大家都没有翻译出来,我翻译出来了,并不是说明我智商超群,而是因为我用对了方法,并且端正了态度。

在做论述类阅读题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去做高考题。因为一些模考题可能出得不严谨,不但起不到练习的效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的思维。所以模考题尽量有选择性地做,但仅供参考。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不用规定时间,按照我刚才说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分层,表达相同意思的部分可以归到相同的层。然后根据每道题每个选项所涉及的信息点在原文中根据各层的意思对比,各层再找到相关信息与选项中对比即可。刚开始做题不熟练的时候,完成一篇练习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可达到三十到四十分钟。但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当训练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会变得轻车熟路。在我训练论说类阅读的后期,基本上一篇文章只需要十分钟左右做完,最多只错一个。正所谓熟能生巧和方法得当。对于后面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几乎大同小异,也是尽量做高考题,将全文分层,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以及每段又能分为几层,每一层的意思又是什么,都得有个基本印象,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全文进行筛选作答。我这样去做,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漏点的可能性。一篇25分的现代文阅读,我基本可以做到满分或者是只扣一分。

再说说作文。作文也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正确方法的应用。刚开始,我的作文学习也是很不得法。刚开始的模考,满分60的作文我只能得了45分,是一个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审题时,我总是会偏离出题人给的正确角度。立意偏了,给分自然就会很低。从一次次的模考中,我总结出来了审题的一些技巧:先将作文题的要求读一到两遍,然后从总体出发进行立意,而不要像盲人摸象那样,抓着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不放而忽略了整体的要求。为了锻炼自己的审题能力,高三的时候我是这么去做的:找上十几篇往年高考作文题以及一些高质量的模考题,每篇作文题都划出关键词、关键点,并写出自己审出来的立意,然后再参考答案以及范文,看看自己所审出来的立意和标准答案有什么区别,弄清楚标准答案为什么会这么审,自己和标准答案不一样,究竟思维上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思维上、审题上的错误和偏差才可能及时得到纠正,之后再阅读答案中所给的范文,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优秀范文的结构、好词好句,包括古诗词句、名言警句等等。更重要的是对作文整体立意的把控。久而久之,思维就会逐渐步入正轨,审题的偏差就会大大地减小。同时,我也会自己总结高考作文经常会出现的类型,比如个人情感、社会大事等等。如果感觉自己整理有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求助,或者参考高考辅导资料,总结得也很详细。每一类型的作文题,会有相应的素材整理,即论点、论据、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句等等。积累完了然后经常看看,背背,再就是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多进行作文审题的练习。最后我能够达到的效果是,出一道作文题,就能知道它属于哪一类,正确的立意是什么,应该运用哪些论点和论据,就是素材,然后去写,分数肯定不会太低。

评论